河北廊坊香河運河畫舫船之旅
京杭大運河北運河段全長143公里,流經廊坊21.7公里,其中13.3公里位于香河縣境內,上連北京通州,下接天津武清。在古代,流經香河的“龍頭鳳尾北運河”是入帝都的通衢要路,南糧北調的重要漕運通道,因此香河被稱為“首都之門戶,漕運之咽喉”。
6月26日上午,京杭大運河河北香河段實現旅游通航,將重點面向京津冀游客群,建設運河全域旅游發展新高地。同日,大運河北京段也同步分段試通航,明年有望實現京冀互聯互通。
京杭大運河作為連接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2014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香河段上接通州,下連武清,是貫穿京津冀大運河的重要節點,也是大運河旅游通航的出京第一站。
該項目所有船只由興化市興揚船業有限公司歷時4個月傾情打造,興揚船業除了生產畫舫船,游船,木船,觀光船之外還生產相關木船道具景觀項目。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與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推動運河京冀段同步通航。
據悉,以“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為宗旨,廊坊市香河縣深入挖掘大運河歷史文化,先后啟動實施了大運河生態綜合整治、水質提升、沿河綠化等系列工程,全力打造自然景觀優美、文化脈絡清晰、人文風景獨特的運河文化旅游觀光帶。香河縣與通州、武清多次溝通對接,建立推動“通武廊”全線通航的聯合工作機制,對標京津,謀劃實施了水系治理、橋閘改建、景觀提升、碼頭修建等多項重點工程。
千年大運河為香河孕育了豐富的文化資源,留下了許多歷史遺存和古老民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紅廟村的金門閘遺址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頭屯中幡。
如今,在中心碼頭展演安頭屯中幡也成為北運河廊坊段的一張文化名片。隨著北運河廊坊段的旅游通航,運河沿岸以運河為軸線,建成了占地3330畝的大運河文化公園,從北向南依次串聯起運河春色、河灣濕地、河務印象等十大景觀,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運河文化同樣讓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